地调院4个项目喜获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5日 00:00发布者:浏览次数: 次

217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揭晓。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201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获奖成果的通知》(中地调函〔201446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组织申报的“临夏市幅、定西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等4个项目“荣获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

 “临夏市幅、定西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项目负责人:张克信教授、朱云海教授)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推广数字填图技术的首批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项目通过三年艰苦的区域野外数字填图和室内的各项数字资料的整理完善总结,按计划圆满完成了任务书、设计书规定的各项野外调查任务,在同仁县隆务峡首次发现了蛇绿岩混杂岩,在夏河县甘加乡二叠系大关山组中首次发现枕状玄武岩,在调查区二叠系大关山组发现生物礁。项目执行过程中,合作出版专箸1部,公开发表论文9篇。

“东昆仑布尔汗不达花岗岩浆活动及成矿构造背景”(项目负责人:马昌前教授)项目通过对东昆仑布尔汗布达地区的广泛调查和典型地区的详细解剖,结合年代学和岩石组合特征的整体对比,确定了研究区显生宙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总体规律。项目组执行过程中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4篇国际SCI2篇国内SCI,1EI3篇中文核心期刊。

“青海 1:25 万不冻泉幅、库赛湖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王国灿教授)项目区域跨越东昆仑山系和可可西里无人区。在极其艰苦的工作条件下, 项目组通过三年项目周期内的工作努力以及后续的研究总结,对调查区基本地质结构进行了细致刻画,在地层、岩石、构造、地貌第四纪地质以及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取得系列优异成果。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后续分析总结对相关成果进行了公开发表,共发表研究论文26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论文5篇。

“内蒙古1:25万锡林浩特幅、林西县幅区域地质调查” (项目负责人:葛梦春教授)项目在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基础上,就造山带的组成、结构、演化以及古亚洲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体制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进展,发表的中英文科研文章17篇,其中6篇进入EI检索,2SCI检索。图幅成果还在“亚洲中部大地构造图说明书”得到引用,对中亚造山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据悉,201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共评出获奖成果99项,其中一等奖19项,二等奖80项。